当前位置:中医外科学题库>瘤、岩题库

问题:

[单选,A2型题] 患者男,21岁。背部肿物1年,查体:肿块约2cm×2cm大小,位于皮肤浅层内,呈半球状隆起,肿块表面皮肤可见针头大黑色开口。考虑诊断为()

A . 脂瘤
B . 肉瘤
C . 血瘤
D . 气瘤
E . 筋瘤

男,76岁,有阻塞性肺气肿史,咳嗽,脓痰,伴气急,加重两周,今晨起神志恍惚,体检:嗜睡,口唇青紫,两肺湿啰音。心率116次/分,律齐,血压25/14kPa,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此时最主要的处理是() 降压药。 用镇静剂。 用利尿剂。 吸入丙酸倍氯米松。 氧疗加呼吸兴奋剂。 患者女,30岁。右下肢肿物5年,瘤体约2cm×2cm大小,边界尚清,表面紫红,质地柔软易出血,无疼痛,伴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治疗首选的方药是() 芩连二母丸合凉血地黄汤。 丹栀逍遥散合清肝芦荟丸。 黄连解毒汤合化坚二陈丸。 八珍汤合四妙汤。 顺气归脾丸。 患儿,7岁。喉核赤肿,咽喉疼痛,吞咽不利,发热重,鼻塞流涕,头痛身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其治法是() 疏风清热,利咽消肿。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养阴润肺,软坚利咽。 清热解毒,软解散结。 利咽消肿,活血化瘀。 胸部损伤后的血液是不凝固的,其不凝固的原因是()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肺、心和膈肌的去纤维蛋白作用。 凝血酶原减少。 血小板减少。 多种凝血因子减少。 中风病程分期为() 临床加重期、临床缓解期。 发作期、缓解期、后遗症期。 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发作期、间歇期、加重期。 急性发作期、临床缓解期。 患者男,21岁。背部肿物1年,查体:肿块约2cm×2cm大小,位于皮肤浅层内,呈半球状隆起,肿块表面皮肤可见针头大黑色开口。考虑诊断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