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住院医师题库>血液科题库

问题:

[单选] 男性,40岁。发热,咽痛伴齿龈出血2周,肝、脾轻度肿大,胸骨有压痛。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1.9×109/L,血小板40×109/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0.60,过氧化酶染色弱阳性,非特异性脂酶染色阳性,阳性反应可被氟化钠抑制。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D .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E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

男性,27岁。恶寒、高热,伴咳嗽、气急3d。体温39.8℃,肝、脾不大。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70×109/L,早幼粒细胞0.01,中幼粒细胞0.04,晚幼粒细胞0.07,杆状核细胞0.10,分叶核细胞0.72,可见中毒颗粒,淋巴细胞0.06,血小板180×109/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增多,以晚幼粒和杆状核为主,原粒+早幼粒细胞0.04,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0.94,积分324分。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 骨髓纤维化。 类白血病反应。 女性,74岁。浅表淋巴结肿大4年,半年来明显消瘦、苍白、乏力伴皮肤瘙痒。肝肋下1cm,脾肋下3cm。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70×109/L,小淋巴细胞0.80,血小板100×109/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淋巴细胞0.90,以小淋巴细胞为主,红系、粒系减少。血清蛋白电泳示γ球蛋白减少。淋巴结病理检查见淋巴组织增生,以小淋巴细胞为主。嗜异性凝集试验阴性。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男性,45岁。左上腹发现肿块3年,近10d来高热,全身酸痛。贫血貌,胸骨有压痛,脾大平脐。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200×109/L,原粒+早幼粒细胞0.38,血小板40×109/L。骨髓有核细胞极度增生,原粒细胞0.18,早幼粒细胞0.26。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 类白血病反应。 脾功能亢进。 男性,48岁。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2个月,病理切片检查为淋巴瘤。脾肋下4cm。骨髓穿刺涂片淋巴肉瘤细胞0.42。下列治疗措施,何者首先考虑() 颈部淋巴结照射。 全身淋巴结照射。 颈部淋巴结切除。 脾切除。 联合化疗。 女性,31岁。突然寒战、高热、口咽疼痛2d来诊。胸骨无压痛,肝、脾不大。血红蛋白95g/L,白细胞1.1×109/L,淋巴细胞0.92,血小板110×109/L。骨髓粒细胞系明显减少,原粒细胞0.02,早幼粒细胞0.03,红细胞系和巨核细胞大致正常。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纤维化。 粒细胞缺乏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男性,40岁。发热,咽痛伴齿龈出血2周,肝、脾轻度肿大,胸骨有压痛。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1.9×109/L,血小板40×109/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0.60,过氧化酶染色弱阳性,非特异性脂酶染色阳性,阳性反应可被氟化钠抑制。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