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系统架构师题库>系统开发基础知识题库

问题:

[单选] 某个系统在开发时,用户已经定义了软件的一组一般性目标,但不能标识出详细的输入、处理及输出需求;开发者也可能暂时不能确定算法的有效性、操作系统的适应性或人机交互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开发最恰当。

A . 瀑布模型
B . 迭代模型
C . 原型模型
D . 螺旋模型

一个大型软件系统的需求通常是会发生变化的。以下关于需求变更策略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所有需求变更必须遵循变更控制过程。 对于未获得核准的变更,不应该做变更实现工作。 完成了对某个需求的变更之后,就可以删除或者修改变更请求的原始文档。 每一个集成的需求变更必须能追溯到一个经核准的变更请求。 配置项是构成产品配置的主要元素,其中()不属于配置项。 设备清单。 项目质量报告。 源代码。 测试用例。 用户文档主要描述所交付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下列文档中,()属于用户文档。 需求说明书。 系统设计文档。 安装文档。 系统测试计划。 复用应该是每个软件过程都不可缺少的部分。下列制品,不属于复用候选的软件制品是() 项目计划。 体系结构。 用户界面。 用户需求。 软件设计阶段的度量考虑了架构层次、构件层次和界面设计层次的问题,其中构件层次的设计度量集中于软件构件的内部特性,()不属于构件层次设计度量。 模块内聚。 模块耦合。 布局恰当性。 复杂度。 某个系统在开发时,用户已经定义了软件的一组一般性目标,但不能标识出详细的输入、处理及输出需求;开发者也可能暂时不能确定算法的有效性、操作系统的适应性或人机交互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开发最恰当。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从试题描述来看,用户对软件的需求并不明确,而且开发人员对算法也不确定,因此,适合使用原型模型。通过开始设计的原型,来明确用户的需求,来探索算法的有效性。通过原型的运行,来分析操作系统的适应性,以及分析人机交互的形式。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