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卫生管理(医学高级)题库>初级中学音乐(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问答题] 课例点评题:对下面七年级音乐课《牧歌》这一课例教学过程的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牧歌》一、教学目标1.学会唱《牧歌》。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能听辨马头琴音色。3.学会用竖笛吹奏《蒙古小夜曲》。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二、教学过程(一)唱歌1.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2.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比如:第1、2小节与5、6小节,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最后4小节基本上是5-8小节的低五度变化形式。)3.采用跟随录音(C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4.组织学生演唱。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句接唱等方式进行。5.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二)欣赏1.《牧歌》(1)向学生介绍:《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2)播放录音。(3)提出问题: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4)根据学生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顾名思义,它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人的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比如我们所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5)请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画面和对蒙古族民歌的介绍文字,谈谈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2.《万马奔腾》(1)向学生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2)播放录音。(3)参看教科书上的两幅图,用语言描述你听这首乐曲的感受。(三)音乐表现--吹竖笛1.画出这首乐曲的拱形旋律线。2.了解这首小曲的节奏特点。3.自己练习5分钟,看谁先学会,看谁吹得好。4.以不同方式抽查。5.鼓励学生创作一条相关旋律或长音,与之形成对比。6.尝试着练习两声部的重奏。

课例点评题:对下面七年级音乐课《渴望春天》这一课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渴望春天》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欣赏、自制打击乐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走进音乐,感受音乐。二、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三、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弱起起唱。四、教学过程教师演唱歌曲《田野的春天》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自然地走近春天,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课前创设适当的艺术环境,突出音乐艺术美的氛围,为音乐课创造一种闲适、松弛的心情。)(一)导入新课教师演唱歌曲《田野的春天》。师:同学们好,刚才我为大家演唱了一首我非常喜欢的歌曲《田野的春天》,因为从这首歌中,我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再随着美妙的歌声去寻找春天的踪影!课件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师:春天在哪里呢?请同学们来谈谈对春天的印象!生:……师:同学们喜欢春天吗?你们想知道音乐大师又是怎样表达对春天的喜爱的吗?请听我为大家演唱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歌曲《渴望春天》。(二)学唱《渴望春天》1.教师范唱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请同学们说一下你从这首歌中感受到什么?2.教师简单介绍作品及作者(课件出示)。(歌曲以少年儿童那纯真的稚气,活泼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们渴望满目绿色、鲜花盛开、小鸟歌唱的春天到来时的心情。)3.熟悉歌曲旋律:用“啦”代替歌词轻声演唱。4.视唱曲谱: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弱起起唱及装饰音。5.用钢琴伴奏,学生填词演唱。6.用拍手和拍桌子打节奏为歌曲伴奏。师:为了更好地渲染气氛,我们一起为这首歌设计打击乐器伴奏。过渡:同学们今天表现得非常好,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渴望春天》这首歌曲。(三)巩固练习想一想:1.歌曲是几拍子的?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2.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3.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4.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四)拓展在我们感受了春的美,音乐的美之后,大家有没有想跳舞的冲动?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创编表演动作)五、教师小结春是四季之首,它在人们的艺术创作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春是万物复苏、勃勃生机的代言词,希望同学们像春天那样充满活力! 鼓室的前壁为() ["迷路壁","颈静脉壁","乳突壁","颈动脉壁","鼓膜壁"] 存储器ROM与RAM的主要区别在于() ["ROM是随机存储器,RAM是只读存储器","ROM可以永久保存信息,RAM在断电后信息会丢失","ROM掉电后,信息会丢失,RAM则不会","ROM是外存储器,RAM是内存储器","ROM是内存储器,RAM是外存储器"] 课例点评题:通过对下面八年级音乐课《唱脸谱》这一课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唱脸谱》教学目标:1.通过戏歌《唱脸谱》的学习,了解京剧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产生对京剧的兴趣。2.通过戏歌《唱脸谱》的学习,了解戏歌、脸谱、四击头、拖腔及京剧表演形式等知识;让学生感受倚音、休止符等音乐记号在戏曲音乐中的韵味。3.通过《唱脸谱》的学习提高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脸谱知识,让学生感受体会京剧的韵味,对京剧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言:在众多的文艺晚会上,有很多非常精彩的节目。有这么一首歌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大家一起来看一下。播放《我是中国人》片段,导入新问题:这是什么唱腔?(京剧)旧知识回顾:京剧的起源。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发展到现在,出现了一个新名词:京歌!新知识的传授:什么叫京歌?京歌就是改良了的京剧,加上了流行音乐的元素。京歌比京剧更多了一些现代的东西,但是具备了京剧的韵味。《唱脸谱》就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作品。二、新课《唱脸谱》的学习教学流程:1.聆听范唱《唱脸谱》请大家边听边思考问题:歌曲唱的什么内容?(老师补充对歌曲唱词的分析。)2.音乐小知识:脸谱(学生欣赏脸谱图片并说说脸谱与人物性格的关系。)进行旧知识的回顾:京剧的行当。3.歌曲的曲式分析:既然这首歌曲是京歌,那么肯定是有京剧部分,也有歌曲部分,各部分音乐有何特点?(全曲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旋律汲取了京剧音乐的素材,并采用了通俗音乐的创作手法,可谓雅俗共赏,别有风味。第二部分旋律完全使用了京剧音乐的西皮唱腔,从而与第一部分的音乐形象形成鲜明对比。)4.歌曲的分段学习第一乐段的学习:(1)4/4拍的强弱规律及划拍方法,弱起小节的准确演唱;(2)前倚音的模唱(老师范唱);(3)时值饱满的演唱长音、休止符的准确把握。(学生看谱、模唱,老师范唱、指挥;学生分组分唱、交替两乐句演唱、比赛;老师评价。)第二乐段的学习:(1)插入唱腔小知识(西皮、二黄的唱腔特点:西皮的曲调比较激越活泼,如《四郎探母》等都是从头到尾唱西皮的戏。二黄的曲调则比较平稳、深沉。);(2)拖腔的重点练习(看指挥、划拍、找感觉,注意长音的时值唱满。);(3)歌曲的艺术处理(分组讨论):你认为用怎样的声音与演唱形式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第一部分由女生演唱,声音流畅舒展,在娓娓道来中又富含激情。第二部分由男生演唱,声音明亮、刚强有力。)(4)分析歌曲情感。三、教学拓展(音乐活动--京剧大舞台)音乐活动:你能唱首京歌吗?你能唱段京剧吗?你会说句念白吗?你能做几个动作吗?让学生选其一即可,也可以作为比赛的加试题进行。四、评价与总结中国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希望今后大家多去了解,多去学习,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学生总结学习本节课的感悟。(老师希望大家都喜欢京剧,并唤起无比的热情去热爱中国源远流长的戏曲文化。着重引导:流行音乐也要以民间音乐、严肃音乐为基石,有了它们的融合才有音乐的艺术之关。) 一般人们常说的CAD是指()。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数据处理"] 课例点评题:对下面七年级音乐课《牧歌》这一课例教学过程的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牧歌》一、教学目标1.学会唱《牧歌》。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能听辨马头琴音色。3.学会用竖笛吹奏《蒙古小夜曲》。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二、教学过程(一)唱歌1.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2.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比如:第1、2小节与5、6小节,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最后4小节基本上是5-8小节的低五度变化形式。)3.采用跟随录音(C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4.组织学生演唱。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句接唱等方式进行。5.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二)欣赏1.《牧歌》(1)向学生介绍:《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2)播放录音。(3)提出问题: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4)根据学生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顾名思义,它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人的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比如我们所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5)请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画面和对蒙古族民歌的介绍文字,谈谈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2.《万马奔腾》(1)向学生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2)播放录音。(3)参看教科书上的两幅图,用语言描述你听这首乐曲的感受。(三)音乐表现--吹竖笛1.画出这首乐曲的拱形旋律线。2.了解这首小曲的节奏特点。3.自己练习5分钟,看谁先学会,看谁吹得好。4.以不同方式抽查。5.鼓励学生创作一条相关旋律或长音,与之形成对比。6.尝试着练习两声部的重奏。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