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病学相关专业知识题库>血液病题库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 . 抗血小板抗体产生
B . 骨髓巨核细胞生成增加
C . 雌激素抑制血小板生成
D . 脾吞噬血小板增多
E . 骨髓巨核细胞生成减少

女性,25岁。活动后心悸,气促4年,偶感心前区疼痛。查体:血压140/40mmHg,心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第3肋间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最可能的诊断为() 心肌炎。 动脉导管未闭。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冠心病心绞痛。 风心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关于急性ITP,下列正确的是() 多见于成人。 骨髓幼稚巨核细胞增加。 大多数患者可迁延不愈转为慢性型。 PAIg阴性。 血小板寿命正常。 咯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肺淤血。 肺炎。 肺结核。 支气管肺癌。 肺梗死。 女性,16岁。晚餐进食一碗剩饭。1小时后出现上腹绞痛,并持续性恶心、呕吐。体温37.0度,上腹部压痛,肠鸣音活跃。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占76%,便常规正常。诊断首先考虑() 急性胃炎。 功能性消化不良。 食物中毒。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胰腺炎。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经常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症状,经2年内科治疗后,上述症状逐渐减轻,但有食欲缺乏、肝区疼痛、水肿,提示() 内科治疗恰当,疗效好。 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狭窄程度减轻。 二尖瓣狭窄进入右心受累期。 合并主动脉瓣病变。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