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咨询师(二级)题库>社会心理学知识题库

问题:

[多选] 挫折-侵犯学说的要点包括()。

人在受挫折后,一定会产生侵犯行为。侵犯强度与目标受阻强度呈正比。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正比。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强度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

问题:

[多选] 社会规范论用普遍规范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人类社会存在的普遍性的道德规范包括()。

交互性规范。社会责任规范。伦理规范。正当行为规范。

问题:

[多选] 态度的特点包括()。

系统性。内在性。稳定性。对象性。

问题:

[多选] 态度的成分包括()。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行为倾向成分。

问题:

[多选] 态度的功能主要包括()。

工具性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认知功能。

问题:

[多选] 根据凯尔曼的观点,态度形成包括()等阶段。

内化。评价。服从。认同。

问题:

[多选] 传递者方面影响态度转变的主要因素包括()。

意图。威信。立场。吸引力。

问题:

[多选] 态度转变理论包括()。

平衡理论。认知失调论。社会交换论。精神分析论。

问题:

[多选] 根据海德的平衡理论,P-O-X模型中()。

如果三种关系都是否定的,或两种肯定,一种否定,则存在平衡状态。如果三种关系都是肯定的,或两种否定,一种肯定,则存在平衡状态。如果三种关系中两种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则存在平衡状态。如果三种关系中两种是肯定的,一种是否定的,则存在平衡状态。

问题:

[多选] 关于认知失调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降低失调的认知因素各方的强度可以减少失调。当各认知因素出现"非配合性"的关系时,个体就会产生认知失调。认知失调给个体造成心理压力,使之处于不愉快的紧张状态。文化价值的冲突是认知失调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