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家统考科目题库>第九章我国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法规与政策题库

问题:

[单选] 对于不易储存、运输和超过实际需要的受赠财产,根据《公益事业捐赠法》,受赠人()。

可以变卖,所取得的全部收入应返还给捐赠人。可以变卖,所取得的全部收入应当用于捐赠目的。可以变卖,所取得的收入可自行决定其用途。不可以变卖,应无条件接受所捐赠的财产。

问题:

[单选] 下列关于救灾捐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救灾募捐主体是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的具有救灾宗旨的公募基金会。民政部负责接受境外对中央政府的救灾捐赠。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负责接受境外对地方政府的救灾捐赠。开展义演、义赛、义卖等大型救灾捐赠和募捐活动,举办单位应当在活动结束后15日内,报当地民政部门备案。对灾区不适用的境内救灾捐赠物资,经捐赠人书面同意,报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批准后可以变卖。

问题:

[单选] 从2002年1月1日起,彩票发行资金构成比例调整为:返奖比例不得低于(),发行费用比例不得高于(),今后随彩票发行规模的扩大和品种增加,进一步适当调整彩票发行资金构成比例,降低发行费用,增加彩票公益金。

50%;15%。45%;35%。50%;35%。35%;15%。

问题:

[单选] 上海世博会期间,16岁的小吴参加了某青年志愿者组织,为世博会提供志愿服务。下列关于小吴作为志愿者权利和义务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吴有权带领亲属优先参观世博场馆。小吴可以要求该组织出具志愿服务证明。小吴有权挑选任何自己感兴趣的服务项目。小吴可以随时退出志愿服务活动。

问题:

[多选] 根据《公益事业捐赠法》的规定,以下可以成为公益捐赠受赠人的是()。

公益性社会团体。乡(镇)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业。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

问题:

[多选] 下列符合《救灾捐赠管理规定》的是()。

街道或居委会可以根据灾情自发组织救灾捐赠活动。公募基金会在募捐到自然受害捐赠款后,拿出一部分捐款作为该基金会的原始基金。如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如A省还未组织救灾捐赠活动时,B省则去A省组织救灾捐赠活动。捐赠人向某省红十字分会捐款5万元人民币救灾款,要求该分会出具符合国家账务、税收管理规定的接收捐赠凭证。某企业向某红十字分会捐款10万元用于受灾地一小学兴建校舍,后该企业要求该红十字分会向其汇报捐赠款是否落实到兴建校舍的用途。

问题:

[多选] 王先生是海外华侨,汶川地震时国内同胞的不幸遭遇深深地牵动了他的心。为支援灾区,王先生从国外运送一批物资来满足灾区人民的生活需要。关于王先生的捐赠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这批救灾物资可享受减免关税的待遇,海关对其依法实施监督和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侨务部门可以参与,对王先生捐赠财产的使用与管理。王先生捐赠的物资,由其本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入境手续。对于不易储存、运输和超过实际需要的受赠财产,受赠人可以变卖,所取得的全部收入,应当用于捐赠目的。王先生有权向受赠人查询捐赠物资的使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问题:

[多选] 杨先生拟出资在老家兴建图书馆,提升农村的学习氛围及文化素质。根据《公益事业捐赠法》,关于杨先生的捐赠行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该图书馆的兴建需要审批,杨先生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项目审批手续。杨先生对于其捐赠的图书馆可以留名纪念。对于图书馆的选址、建筑风格,以杨先生的要求为主。当地人民政府对于杨先生捐赠的图书馆,应当给予支持和优惠。杨先生与受赠人应订立捐赠协议,对图书馆的资金、建设、管理和使用作出约定。

问题:

[多选]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经营者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其在回馈社会的同时,也能根据规定享受到一些政策优惠。下列关于税收优惠政策的规定,正确的是()。

某公司用于公益性捐赠的支出,在年度总收入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某私营企业用于公益性捐赠的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某个体工商户捐赠额未超过其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12%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某个体工商户捐赠额未超过其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境外向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捐赠的用于公益事业的物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减征或者免征进口关税。

问题:

[多选] 王迪是某高校的学生,课余时间在某志愿服务组织从事残疾人志愿服务。以下关于王迪作为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的说法,正确的是()。

王迪这个学期课程紧张,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减少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与次数。对于该志愿服务组织拓展的其他超出约定范围的服务,王迪可拒绝。其他组织需要招募志愿者,该组织可以把王迪的个人信息告知对方。在服务过程中,某位老人向王迪透露了自己早年的隐私,王迪对其所在的服务组织不必保守秘密。王迪须维护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的形象和声誉,传播志愿服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