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开始允许监察官“风闻奏事”,即可据传言奏事,奏者不必署名,即使奏事有误,也不负任何责任;唐宋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明清也大致相同。下列关于古代监察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监督官员规范执政","B.可以防止官员贪污腐败","C.代表社会履行监督职责","D.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
下列各种情况下,流体内静压强一定相等的是() ["A、流动的流体内的同一水平面上","B、静止的流体内的同一水平面上","C、静止的流体内的同一截面上","D、管内的流体内的同一截面上"]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B.官僚政治的弊端","C.中央集权的削弱","D.胥吏的权力大于官僚"]
用U型管压差计测量一段水流管压力差,已知压差计读数为10cm,则压力差为()。指示液密度为13600kg/m3 ["10.3kpa","20.3kpa","15.3kpa","12.3kpa"]
宦官专权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现象,随侍君侧的宦官操纵皇帝,便控制了国家的政柄。历史上,宦官专权往往出现在皇帝昏庸、幼主临朝、母后主政之时。宦官是皇帝的奴才,不受监察,他们专权往往比官僚专权为祸更烈。中国古代出现宦官专权的主要原因是() ["A.皇权至上","B.皇帝年幼昏庸,母后主政","C.宦官比大臣更接近权力中心","D.宦官得到皇帝信任,不受监督"]
獬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之一,它拥有很高的智慧,能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这表明古代统治者()
獬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之一,它拥有很高的智慧,能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这表明古代统治者()
- AA.主张清廉惠民政治
- BB.希望恢复商周时代的法
- CC.企盼统治长治久安
- DD.追求廉政忠君的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