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法学派不同,社会学法学家注重的是() ["法律规则的逻辑分析","历史经验中的法律","法律的抽象正义","法律的社会效果"]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将2016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7%,这是自1995年以来中国首次将国内生产总值(GDP)目标设在一个区间。这一调整() ①既要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又为经济新常态下的改革和转型留出空间 ②既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又考虑到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③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保持这一增速就能够解决就业等所有问题 ④为政府调控经济提供了灵活的空间,市场调节作用的空间也就逐步缩小 ["①②","①③","②④","③④"]
“爆破安全规程”规定,爆破员应年满()周岁。 ["16","18","20"]
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这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了税收政策的强动力。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在于() ①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其创新活力 ②避免重复征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③加强宏观调控,引导企业规范经营 ④推动结构性减税,助推经济转型 ["①②","①④","②③","③④"]
粮食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为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增加粮食供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①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转基因技术→提高谷物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供给 ②降低人民币汇率→降低粮食进口成本→提高粮食进口量→增加粮食供给 ③加大对农业的财政补贴→增加种粮农民收入→提高粮食生产积极性→增加粮食供给 ④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粮食供给 ["①③","②③","②④","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0年,上海人陆士嬛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主人公随时光穿梭,看到“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工厂中的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汉语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语言……最后梦中人一跤跌醒,却言道:“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
1920年,孙中山先生完成《建国方略》一书,书中提出了修建三峡水利、建设高原铁路系统等宏伟设想,构想了工厂遍地、机器轰鸣、高楼大厦矗立城乡、火车轮船繁忙往返的现代化景象,描绘了“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以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的愿景。
材料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逐步实现这个目标”。
用意识能动性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0年,上海人陆士嬛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主人公随时光穿梭,看到“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工厂中的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汉语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语言……最后梦中人一跤跌醒,却言道:“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
1920年,孙中山先生完成《建国方略》一书,书中提出了修建三峡水利、建设高原铁路系统等宏伟设想,构想了工厂遍地、机器轰鸣、高楼大厦矗立城乡、火车轮船繁忙往返的现代化景象,描绘了“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以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的愿景。
材料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逐步实现这个目标”。
用意识能动性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