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年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史801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更多

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史801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一、简答题

1. 简述名义GDP 与实际GDP 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名义GDP 是指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实际GDP 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期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名义GDP 与实际GDP 之间的联系

名义GDP 和实际GDP 都是衡量一国一定时期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实际GDP 等于名义GDP 除以GDP 折算指数。

(2)名义GDP 与实际GDP 之间的区别

①计算使用的价格不同。名义GDP 是以当年的市场价格计算的某国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而实际GDP 则是以基期(某一年)的不变价格计算的某国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②数值不一定相同。实际GDP 等于名义GDP 除以GDP 折算指数,只有当一国价格不变或在基期时才有一国的实际GDP 等于名义GDP ,一般情况下,实际GDP 与名义GDP 并不相等。

2. 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黄金分割律? 政策制定者一般都希望实现黄金分割律的稳定增长吗?

【答案】(1)如果一个经济的目标是,使人均消费量达到最大,那么,在技术和劳动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固定不变时,应如何选择人均资本量(资本劳动比率)的问题,经济学家费尔普斯利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做出了回答:如果对每个人的资本量选择能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则每个人的消费就会达到最大。这一结论被称为黄金分割律。用公式表示是:

在该式中,表示资本的边际产品。由于人均产量Y 是人均资本的函数,即y=f(k )。从

c c=C/L),)和广化部分(nk )即人均消费(得

则。从该式可见,

当。时,人均人均产量中减去资本深化部分(如果资本一劳动之比不变,

消费可达到最大化,黄金分割律可用图表示。

图 人均消费的增长

从图中可见,人均收入f (k )用于资本广化(nk )和消费(c=f(k )-nk )。为使c 最大,就

f 是要选择k ,在k=k*时,(k )的斜率等于n 。在图中即M' 点上的斜率等于n 。故c 即图中线段

长度达到最大。

(2)假定经济的初始状态是人均资本高于黄金分割律水平,那么,政策制定者可以采取降低储蓄率,即降低稳定状态的人均资本存量的政策,以达到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资本存量。但如果经济的初始状态是人均资本低于黄金分割律水平,制定政策的人就必须提高储蓄率以达到黄金分割律的要求。然而,提高储蓄率就要降低目前的消费,人们一般都不愿这样做。政策制定者出于

,一般并不一定希望实现黄金分割律水平的稳定增长。 政治上的考虑(迁就选民意愿)

3. 以下三种方式中,哪种方式对总产出(总收入)产生的刺激效果最大? 哪种方式最小?

(1)政府增加数量为X 的开支

(2)政府削减数量为X 的税收

(3)政府增加数量为X 的开支,同时增加数量为X 的税收,以保持财政平衡。

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三种政策中,政策(1)对总产出(总支出)产生刺激效果最大,政策(2)和(3)哪个最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与0.5的大小比较。分析如下:

(1)如果政府增加数量为X 的开支,考虑定量税情况下,结合乘数效应可得产出增加

其中β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2)如果政府减少数量为X 的税收,考虑定量税情况下,结合乘数效应可得产出增加

其中β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3)如果政府增加数量为X 的开支,同时增加数量为X 的税收,以保持财政平衡,定量税和比例税情况下,平衡预算乘数都等于1,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会使得产出增加数量等于政府支出和税收变动相等的数量,即产出增加X 。

边际消费倾向为大于0小于1的数值,因此,三种政策中,政策(1)对总产出(总支出)产生刺激效果最大。当β>0.5时,

时政策(2)效果最小; 当β=0.5时,,此时政策(3)效果最小; 当β<0.5时,,此时政策(2)和(3)效果一样。

,,,此

4. IS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假定条件是什么?

【答案】IS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假定条件是投资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以及储蓄是收入的增函数,即利率上升时,投资减少,利率下降时,投资增加,以及收入增加时,储蓄随之增加,收入减少时,储蓄随之减少。

如果这些条件成立,那么,当利率下降时,投资必然增加,为了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或者说储蓄和投资相等,则储蓄必须增加,而储蓄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时才能增加。这样,较低的利率必须和较高的收入结合,才能保证产品市场上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于是当坐标图上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收入时,IS 曲线就必然向右下方倾斜。

如果上述前提条件不存在,则IS 曲线就不会向右下方倾斜。例如,当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大时,即投资需求曲线呈水平状时,则IS 曲线将为一条水平线。再如,如果储蓄不随收入而增加,即边际消费倾向等于1, 则IS 曲线也呈水平状。由于西方学者一般认为投资随利率下降而增加,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因此一般可假定IS 曲线为向右下方倾斜的。

5. 在凯恩斯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AS 是具有正斜率特征的曲线),假设经济初始时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请画图说明以下问题: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原材料的单位实际成木增加,均衡产出和价格水平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2)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名义工资具有刚性特征,(1)中的非均衡会怎样调整? 当价格高于原来的均衡价格时,工人能够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吗?

(3)什么样的政策可以用来修正(l )中的不均衡。

【答案】(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原材料的单位实际成本增加,会使得均衡产出减少,均衡价格水平上升。如图所示,假定经济初始位于均衡点E 0点,此时产出为充分就业产出y f ,价格水平为P 0。原材料的单位实际成本增加,使得总供给曲线左移,由AS 0移动到AS 1,产出水平沿着AD 0曲线从y f 下降到y 1。

图 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相关题目: